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,预制建筑已成为建筑业的主流趋势,预制建筑的政策也在蓬勃实施。但对于预制建筑施工,由于缺乏实践经验,大多数项目在现场施工中遇到了许多质量问题,因此应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。本文从实际案例中总结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,分析了原因,并给出了相关的处理措施,以便您可以参考项目的预防和控制!
1.预制构件表面气孔.麻面。
(1)问题描述。
预制混凝土构件外表面气孔多,孔径大,麻面。
(2)原因分析。
1.使用油脱模剂,导致混凝土浇筑后,多油部位易形成气孔。
2.模台清洗不干净,刷脱模剂后,模台表面易形成凸起部位,混凝土浇筑.硬化后,易形成气孔。
3.混凝土振捣不密实。
(3)控制点。
1.用水性脱模剂或油性脱模剂代替油脂。
2.涂刷脱模剂前,必须清理模台,用跳板进行钢筋绑扎和预埋工艺,不得在涂有脱模剂的模台上行走。
3.对工人进行混凝土振捣技术交底,并连续一周对振捣工艺进行旁站。
2.预制构件表面裂纹。
(1)问题描述。
预制混凝土构件外表面裂缝。
(2)原因分析。
1.门窗筋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在门窗洞口等位置。
2.吊装运输前未按设计加固。
(3)控制点。
1.门窗开口等位置,按规范要求设置钢筋。
2.吊装运输前,必须按设计要求对构件进行加固,检查合格后方可吊装运输。
3.预埋位置偏差.移位。
(1)问题描述。
预埋线盒偏位,下沉。
(2)原因分析。
1.线盒固定不牢固,混凝土浇筑或振动时线盒移位。
2.混凝土振动触线盒。
(3)控制点。
1.必须在预制构件上表面增加预埋线盒的底部。
2.混凝土振捣时,严禁触摸预埋线盒.线管。
4.预制构件管道遗漏与现场预留不一致。
(1)问题描述。
现场发现部分预制构件预埋管缺失.偏位等现象,导致现场安装时预制构件凿槽等问题,易损坏预制构件。
(2)原因分析。
1.构件加工过程中预埋管件遗漏。
2.管道安装未按图纸施工。
(3)处理措施。
加强管理,预埋管道必须按图纸施工,不得遗漏,浇筑混凝土前要加强检查。
5.吊点位置设计不合理。
(1)问题描述。
在现场吊装过程中,生明显裂缝,损坏预制构件。
(2)原因分析。
1.预制构件本身设计不合理。
2.吊点设计不合理。
(3)处理措施。
1.设计构件时,对吊点位置进行分析计算,确保吊装安全,吊点合理。
2.漏埋吊点或吊点设计不合理的构件,必须按图纸施工,不得遗漏,浇筑混凝土前应加强检查。
简而言之,为了保证预制建筑的质量,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,提高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质量,加强构件的生产。堆放运输和现场施工吊装。节点连接。成品保护等环节的质量控制,区分各环节的责任主体,提高各环节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水平。一线工人的质量意识,实现创意建设,促进预制建筑的健康发展。